黃金周消費未如預期  拓內需有隱憂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10/12 09:00

分享:

分享:

  • 中央減個稅,未見谷起消費
  • 黃金周旅遊增幅跌至個位數
  • 經濟下行壓力影響民眾消費

今年「十一黃金周」前,中央宣布新一波減稅費措施,有望谷起消費。但黃金周後統計,內地游客人數及收入增速均雙雙創新低,電影收入也遇冷。黃金周一向被視為消費的風向標,中央力拓內需以應對貿易戰,看來這場仗不易打。

在今年國慶黃金周前,國務院宣布將個稅起點加至5000元(人民幣,下同),不少打工階層將不多不少都慳稅;發改委也勒令各景區要減收入場費,很明顯是希望帶動黃金周消費。此前,受中美貿易戰、去槓桿等影響,內地有消費降級的說法,但官方馬上反駁,也是不希望悲觀情緒影響消費者。

旅游人數收入  雙雙創10年新低

然而,黃金周結束後,出來的統計數字讓人有點意外。根據中國文化和旅游部的測算,今年中國國內接待游客7.26億人次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9.43%;實現旅游收入5990.8億元人民幣,按年增長9.04%。雖然雙雙增長,但增速都創10年新低,也是破天荒降至10%以下。

如果對比前兩年的數據,今年的放緩尤其明顯。去年黃金周的游客人數、收入增長分別為12%、14%;前年則是12.8%、14.4%。數據也顯示,今年黃金周的國內人均消費為825元人民幣,按年略降,並且是歷來首次。

電影票房降溫  票房按年減20%

降溫的不僅是旅游市場,黃金周的電影市場今年也遇冷,票房和觀影人次按年減少約20%。零售業和餐飲業也受到波及,今年的日均銷售額增速按年下降0.8%。

不同行業受到衝擊的程度雖然不同,但都恰恰說明中國經濟在中美貿易戰升級後的下行壓力已然加大,並已對民眾的消費產生一定影響。

在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之初,中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就開會通過了《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》,要求積極培育重點消費領域細分市場,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,改善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,顯然是要讓消費者「願消費」「敢消費」「能消費」。

從黃金周消費降溫,在某種意義上也從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中美貿易戰的擔憂。近日A股大跌,在財富縮減效應下,消費市場也難免受牽連。中美貿易戰充滿不確定性,但外界目前的普遍共識是它很可能成為持久戰,如何提振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,將是中國面臨的長期挑戰。
 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撰文 : 高青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